本文有1684個文字,大小約為8KB,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請您閱讀?! ?
原標題:豪宅格局大變天!深超總“超級校園”提速、近20萬㎡住宅將面市
近日,備受關注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下稱“深超總”)中央綠軸及地下空間項目基坑支護設計公開招標,招標時間為2023-11-18至2024-01-17,招標估價818萬元。
這也意味著深超總建設再次提速!
打造“超級校園”總部新模式,深超總兩大重點項目新進展
2021年底,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中央綠軸與片區景觀深化設計成果公布。
據了解,該片區將打造“超級校園”總部新模式,在“超級校園”里,全球企業之間能夠開放協作,城市與生態環境深度融合,成為未來總部區的新典范。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中央綠軸與片區景觀系統設計,去年通過國際競賽確定“超級校園”方案為第一名中標方案。
“超級校園”方案設計理念繼承深圳開放、學習、協作與創新的城市氣質,將片區建筑物整合在一起,形成開放空間,為創新學習型群體提供交往互動的活力場所,構筑創新學習型群體和生態適應性景觀開放互聯的全球灣區新總部景觀模式。
更好地深化超級校園概念,設計將分為五大區域:
北段:生態森林公園,連接華僑城生態公園;
中段:車站廣場,整合交通樞紐與城市活動中心;
南段:演繹與藝術公園,連接城市文化設施;
濱海公園:融合海灣生態系統;
西帶狀公園:體育休閑公園,服務學校與社區。三條重要街道連接五大分區,分別是:深灣公園路—藝文大街、白石四道—總部景觀大道、海旁街—濱海步行街。
來源:TLS官微
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毗鄰深圳科技園,與香港隔海相望,用地面積117.4萬㎡,規劃總開發建筑面積約520萬㎡,是深圳十九個重點開發建設片區之一,將成為總部企業和科技企業聚集地。
因此,與規劃級別與前海自貿區不相遜色的深超總,其規劃建設一直備受關注,尤其以原恒大超總的轉手以及中海深超總宅地更是一度讓深超總充滿話題度。
原深圳恒大超級總部項目
原深圳恒大超級總部項目被稱為「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B塔項目」,由于恒大暴雷問題,該項目自 2021年9月起停工。
來源:深圳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
2022年11月,該宗地轉讓,由 “深圳市安和一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背后是安居建業)以底價約75.4萬元競得,項目更名深圳灣超級總部B塔。
據悉,恒大超級總部項目在安居建業接手之前已停工了超過14個月。
據了解,該項目目前已經復工,并由“萬科”代為建設。值得一提的是,萬科在建設中的總部基地項目正好毗鄰深圳灣超級總部B塔項目。
樂居實拍22.11
中海深超總宅地
除了原恒大超級總部項目,今年由中海競得的深超總宅地更是給深圳土地供應市場掀起一輪巨浪。
深圳2023年第二批居住用地招拍掛中,也就是南山區T207-0060宗地深超總住宅項目,由中海以最高競賽限價125.32億元及配建58,500㎡自持租賃房的條件拿下,其中住宅毛坯均價13.3萬/㎡。
這是繼2001年佰仕達拿下紅樹西岸項目地塊后,時隔22年來深超總再現住宅地塊。
據了解,中海深超總項目目前即將出地面,工地上都是施工機器及人員,從施工看來,預計明年年初便可面市。
除了地段本身,中海這個項目,在規劃上還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
該地塊規定住宅建面約19.349萬㎡,值得一提的是,項目住宅將不受70/90政策限制,從整體定位上看,中海深超總項目將建設大戶型面積產品。
一直以來,深圳的高端市場保持獨立行情,即使在二手房參考價出臺后,多個區域受到參考價影響導致整體二手房價格下跌,然而以豪宅為主的深圳灣片區房價卻意外堅挺。
深超總地塊試水取消70/90限制,無不意味著豪宅對于激發市場活力的作用。
不過土地限價的存在,依舊為土地市場帶來不確定性。
自然資源部建議取消地價上限,深圳待供宅地引猜想
據媒體報道稱,9月底,自然資源部已給各省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下發文件,內容包含:建議取消土地拍賣中的地價限制、建議取消遠郊區容積率1.0限制等。
深圳、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預計也將研究如何調整競買規則。
“地價上限”可以追溯到2021年,同樣是在自然資源部牽頭下,全國22個主要城市的住宅用地實施“集中掛牌、集中出讓”的雙集中供地。同年8月,自然資源部給集中供地城市提出四點要求,其中就包括單宗地溢價率不得超過15%。
2021年至今,集中供地制度已經實施了兩年多,該制度出臺是基于彼時土地市場熱度高漲,初衷是為了給房地產市場降溫,實現控制地價、降低溢價率的目標。
深圳2022年共成功出讓34宗131.1公頃居住用地,實現全年收入約737.27億元。今年截至目前,年度共完成了兩批次12宗約28平方公頃居住用地出讓,攬金303.74億元。
根據早前深圳官宣的供地計劃,今年深圳的居住用地供應量還很很多。
“供地兩集中”該制度出臺的大背景是基于彼時土地市場熱度高漲,初衷是為了給房地產市場降溫,實現控制地價、降低溢價率的目標。
然而在當前土拍市場整體趨冷,部分城市分化加劇的背景下,關鍵還是在于市場銷售面的回暖,接下來若樓市銷售仍未轉好,多數城市的土地出讓仍將“艱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不免存在對土拍規則進行調節的可能性。
除了土拍規則的調整,“限購政策”調整也成為近期深圳樓市的關注點。
“取消限購”威力幾何,部分城市樓市熱度重啟
據樂居新媒體不完全統計,自9月以來,已有12座城市宣布全面取消限購,其中不乏南京、武漢等強二線城市。另外,廣州、杭州等城市優化限購政策,取消部分區域購房限制。
近兩個月以來,深圳陸續官宣“認房不認貸”及存量房貸利率下調,而對于限購政策,目前深圳仍屬于全國中不多見的全域限購城市。
據深圳房信平臺數據顯示,9月份深圳一二手住宅共網簽4476套,環比下降3.1%,在多番利好之下,深圳樓市不升反降,國慶黃金周的表現也是四個一線城市中墊底,這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深圳是否有可能優化限購政策?
那么“取消限購”的威力到底有多大?
9月以來取消限購的城市中,武漢取消限購意義最為重大。從城市層級來看,武漢屬于超大城市,目前超大城市有8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成都、武漢,武漢解除限購,拉開了超大城市解除限購的序幕。
解除限購后,武漢“國慶雙節假期”表現亮眼,新房成交合計1895套,日均成交237套,雙節假期適逢“漢十條”出臺和第41屆房交會,各大樓盤大力促銷,同時疊加部分區域保障房集中網簽,同比2022年和2021年同期大幅增加251%、113%。
由此可見,從武漢解除限購后網簽大幅增加的情況看來,限購不失為深圳的提振樓市熱度的選擇,你覺得呢?